以标准为基、以创新为翼,筑牢能源工程质量安全防线——中铁二十一局神木闰能项目纪实报道

李小军
2025-10-27

图片 1.png

在中国铁建“质量安全雷霆行动”与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专项提升活动的双重推动下,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电务电化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神木闰能项目,作为服务陕北煤炭外运的关键基础设施工程,始终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铁路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关于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提升活动的通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建办质〔2021〕48号)》等行业标准为遵循,将“精雕细琢保质量、严丝合缝守安全”贯穿施工全流程。截至2025年9月底,项目累计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78%,其中储装运工程核心工序滑模施工突破关键节点,铁路专用线接触网测量精度达行业先进水平,综合楼主要施工完成在即,实现集团公司“双零目标、关键工序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的阶段性目标,为陕西能源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可落地、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图片 2.png

一、体系筑基:对标质量安全专项提升活动,织密责任“防护网”

集团公司在《质量安全专项提升活动》中明确要求“建立层级清晰、责任到人、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神木闰能项目以此为纲领,完成从“制度完善”到“责任穿透”的体系升级。

1、“四位一体”监管体系落地见效:严格遵循活动“质量管控、实施执行、技术保障、监督考核”四维协同要求,建立以项目经理张其昌为第一责任人的质量管控体系(统筹项目质量目标)、安全总监周喜平负责的监督体系(日常巡查、验收把关)、分管生产副经理李培恺牵头的实施体系(落实施工环节质量安全)、总工程师骆义林主导的技术保证体系(审核专项方案、解决技术难题)。截至9月底,该体系已覆盖项目6个职能部门、1支作业队、9家分包商,累计召开体系运行分析会4次,优化管理流程3项,确保“每个环节有标准、每个岗位有责任”。

2、三级管理架构赋能末端管控:对照集团公司“项目部-作业队-班组”三级管理要求,细化各层级权责:项目部负责制定《关键工序管控清单》(涵盖滑模施工、深基坑开挖等12项高危工序)、作业队负责标准化执行(如储装运作业队每月开展工序自查20次)、分包班组负责末端操作规范(如陕西九鼎滑模班组制定《岗位操作手册》)。同步修订《分包商劳务管理办法》《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8项制度,将集团公司“分包商过程管控”要求融入其中,9月份对9家分包商开展履约评价,优良率100%。

3、专职队伍强化监督效能:按照集团公司“专职安全员、质检员配置标准”,配齐9名专职人员质量员、专职安全员12人,实行“周履职考核、月绩效挂钩”机制。9月份专职团队累计开展危大工程专项检查16次、日常巡检48次,下发整改通知书8份,整改完成率100%。

图片 3.png

二、过程严管:锚定关键工序抓落实,守住质量“生命线”

针对集团及公司重点关注的“超危大工程管控、关键工序质量、隐蔽工程验收”三大核心环节,项目严格执行“方案严审、首件固化、三检闭环”管理模式,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经得起标准检验。

1、超危大工程全流程合规管控:严格执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建办质〔2021〕48号)》以及集团公司技术方案管理办法,对产品仓滑模(A类方案)、储煤场落煤筒满堂支撑架(B类方案)等超危大工程,实行“四级审批+专家论证”流程:2025年6月,储煤场落煤筒滑模方案经5名省级专家论证,补充完善防雷措施、混凝土养护细则、操作平台堆载限值等12项内容;7月,落煤筒满堂支撑架方案通过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审核后,又经监理及建设单位复核,最终形成“论证-修改-审批-交底-验收-公示-过程检查”完整闭环。截至9月底,项目累计完成7项危大工程方案审批。

2、首件工艺标准固化行业标杆:响应集团公司“首件引路、以点带面”的质量提升要求,针对滑模施工这一重难点工序,选定陕西九鼎班组开展首件试点:明确商务部部长张乐乐为现场责任人,制定《滑模施工首件计划清单》,细化“钢筋绑扎间距、混凝土浇筑速度、滑升同步偏差”等15项管控指标;通过调整钢筋工与滑模工交叉作业节奏,解决“钢筋与模板碰撞”难题,将滑升效率稳定在每日3.6米。首件完成后形成《滑模施工工艺指导书》,已在项目2座产品仓施工中推广应用,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

3、三检制度刚性执行保质量:对照集团公司“自检、复检、专检”三级验收标准,制定并建立《工序验收台账》,明确“班组长自检(每道工序完工后10分钟内完成)、技术员复检(20分钟内复核)、质检员专检(30分钟内终检)”的时限要求。9月份项目累计验收工序156项,关键工序均一次验收合格;同步将工序验收与分包商计价强制挂钩,实行“先验工后计价”,9月份因1项工序首检不合格,暂缓分包商计价0.8万元,倒逼分包商重视质量。

图片 4.png

三、科技赋能:践行公司创新要求,升级管控“智慧芯”

在公司后台技术强力支持配合下,积极“推动智慧工地、新工艺应用,提升质量安全管控效能”,项目以此为方向,重点突破两项技术应用:

1、智慧工地平台实现“实时监管”:依托中铁二十一局智慧工地APP,9月份通过平台发现并整改隐患28条,平均整改时长2小时,较传统人工巡查效率提升1.5倍。

2、新工艺应用突破“效率瓶颈”: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积极推广“无轨条件下接触网测量技术”,探索RTK技术在铁路专用线接触网测量中的应用。截至9月底,已实现神木闰能站在轨道标高不到位的情况下提前完成接触网支柱装配、软横跨安装调整、线索架设调整,为后续联调联试奠定良好基础;项目同步开展“基于UE引擎的数字沙盘构建”科研项目,已完成储装运工程三维模型搭建,可直观模拟施工流程,提前规避工序冲突风险。

图片 5.png

四、班组建设:遵循集团公司班组标准,激活末端“动力源”

集团公司《项目班组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以考核激励为抓手,提升班组质量安全意识”,项目以此为核心,打造“有制度、有考核、有激励”的班组管理模式。

1、班组制度实现“标准化”:制定《滑模班组小立法方案》,涵盖劳动纪律(如迟到早退每次扣2分)、安全生产(如未系安全带每次扣5分)、质量管理(如钢筋绑扎间距超标每次扣3分)等6类28项条款,经项目领导小组审批后执行。

2、考核评价突出“实用性”:参照集团公司“班组考核指标体系”,从“安全(30分)、质量(30分)、工效(20分)、成本(10分)、文明施工(10分)”5个维度打分,9月份滑模班组以91分获评“合格班组”(满分100分),其中施工工效(20分)、成本节余(10分)均满分,安全管控(27分)、质量管控(28分)接近满分,仅文明施工(6分)因材料堆放不规范扣分。

3、激励机制激发“主动性”:落实集团公司“班组激励与绩效挂钩”要求,9月份对滑模班组发放奖励2.8万元:2名班组长各获2000元(占奖励总额14.3%),15名普通成员各获1600元(占奖励总额85.7%);同步实行“一包”“两进”人员补贴(合格班组“两进”人员按每月补贴基数的5%发放),9月份累计发放补贴0.3万元,班组人员满意度达95%。

图片 6.png

五、工程进度:关键节点稳步推进,彰显“铁建速度”

截至2025年9月底,项目均按计划推进,关键节点完成情况如下:

1、储装运建设工程:已完成地道主体、产品仓主体、储煤棚主体、落煤筒主体、2处配电室主体、装车站基础、栈桥基础施工,正在进行储煤场栈桥焊接拼装、2处配电室电缆沟、产品仓空压机房、储煤棚基础二次砌筑施工,整体施工进度完成62.15%。

2、铁路专用线工程:铁路工程已完成路基、桥涵、路基附属、房屋施工,正在进行四电及轨道施工,整体施工进度完成78.46%。

3、集运站综合楼工程:主体及二次结构全部完成,正在进行水电暖管道安装及屋面铺装施工,整体施工进度完成91%。楼内临时用电系统按集团公司“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标准设置,漏电保护器全覆盖,日常巡检未发现隐患。

图片 7.png

结语:锚定标准再提升,打造能源工程标杆。

当前,神木闰能项目已进入储装运工程钢结构栈桥吊装、铁路专用线轨道道砟摊铺及轨道调整的关键攻坚期。下一步,项目将继续以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关于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提升活动的通知》为指引,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深化钢结构栈桥吊装专项论证方案的执行和日常管控,确保“超危大工程现场管控”要求;二是总结滑模施工、RTK测量等技术经验,形成2-3项可推广的工艺工法;三是持续完善现场质量安全管控,力争创建“陕西省建筑优质结构工程”。项目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质量安全贯穿施工全程,为陕北煤炭外运通道安全畅通提供坚实保障,为陕西建筑行业质量安全提升贡献中铁力量。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电务电化工程有限公司 李小军)


阅读70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