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项目把好每道“安全关”——记中建三局西北公司郭少波

夏向文
2025-09-02




清晨的甘南高原,薄雾未散,山风裹着草甸的凉意掠过西成铁路博拉隧道进口。中建三局西北公司项目安全工程师郭少波已驻守在现场,逐项叮嘱安全细则:“台车上高处作业,安全带务必挂牢。液压栈桥卸料口,作业完成后及时覆盖。爆破后通风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这样的清晨,是郭少波深耕安全工作十年里的寻常剪影。他的脚步始终踏在安全关键节点上,那些在实践中打磨的经验、在隐患排查里炼就的敏锐,都已成为他守护一线的硬本领。


在快节奏里守牢“安全线”


2020年5月,郭少波来到西安市会展中心东三环改扩建项目,作为全国第十四届全运会的配套基础设施项目,项目从一开始便是全速冲刺。对郭少波而言,这既是一场保工期的硬仗,更是一场守安全的考验。


项目线路全长2.4千米,其中桥梁段全长954米,施工时要采用78米超大跨径钢箱梁预制拼装工艺,让安全高坠风险陡然攀升。尤其在桥面防撞墙施工时,作业人员要站在模板上浇筑、振捣混凝土,可因为场地特殊安全带却无处系挂。郭少波参考同类项目的做法并进行改进优化,最终敲定在施工区域两端立起固定钢管支架,再悬挂两道钢丝绳,不仅起到临边防护的作用,还可以用作安全母绳。“安全工作不能照本宣科,学别人的经验,更要改造成自己能用的办法。”看着工友们稳稳系上安全带,郭少波的脸上也露出了笑意。



项目位于西安市东三环主干道上,白天车水马龙,为了保障安全,钢箱梁吊装以及缓凝土现浇箱梁等作业基本都安排在了夜间施工。“施工高峰期那阵,为确保社会车辆和人员以及施工安全,每天晚上都要参与交通导改,一忙就是一整夜。”郭少波回忆道。每一块交通标识牌的角度、每一个防撞桶的间距,郭少波都要反复核对,“要让司机看得清、走得顺,施工才能更安全。”


钢箱梁吊装的夜里,郭少波始终紧绷神经。吊装前,他逐一向操作人员讲清风险点、做好安全交底;吊装时,他守在危险区域外围,拉好警戒带,双眼紧盯着吊钩与钢箱梁的姿态,全程旁站监督。一次安全检查前,他发现吊装用的钢丝绳比方案要求细,表面还带着毛刺,当即要求停工换绳。“工期再紧,也不能拿安全换速度。”正是郭少波的坚持,让每一次吊装都稳稳落地。


2020年年底,东三环项目如期通车,兑现了“当年开工当年通车”的承诺,为全运会的顺利举办打通了交通动脉,同时项目也获评2020年度公司平安项目。这份荣誉背后,是郭少波及项目团队对安全二字最朴素也最坚定的守护。



在新领域开辟“新路径”


2022年6月份,郭少波来到澄城储煤基地项目担任项目安全负责人,这是团队首次接触能源仓储类项目,从施工规范到风险点分布,都和传统基建截然不同,安全管理工作面临了新的考验。


“得先把规矩立起来。”面对全新挑战,郭少波在努力学习能源行业规范的同时,积极向同类型项目的前辈取经安全管理经验。项目进场后,他就牵头编制了10余项安全管理制度,把安全标尺明明白白立在所有人面前。“标准清、制度明,管起来才能腰杆硬。”郭少波这样说道。



项目要建设储量为50万吨以上的全封闭条形储煤场,煤场顶部是两个尺寸分别165米X87米和255米X103米的矩形超大煤棚,涉及到总重近2000吨的钢网架高空拼装作业,同时还有屋面板高空安装作业,高坠风险极大。那段时间。郭少波常带着安全团队泡在工地上,逐个辨识危险源并制定可行的管控措施。


根据钢网架高空散拼的作业特点,郭少波突破传统防护思路,在做好基础安全工作的同时,在作业区域下方铺设消防救援气垫,为作业人员筑牢最后一道安全防线;针对煤棚顶部跨度大、部分区域存在视野盲区的问题,项目启用无人机巡查进行安全监管,每天定时飞遍整个作业面,确保“天上看、地上查,监管无死角”。



10000余次杆件吊次、数月不间断的高空作业,从晨光微亮到暮色四合,郭少波的身影每天都扎根在现场。最终,两座煤棚钢网架顺利安装完成,项目总结的防高坠管理经验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和推广,甲方及监理单位也送来了2封表扬信。



在高海拔筑牢“安全墙”


2023年6月,郭少波又一次踏上新征程——来到平均海拔3000米的西成铁路项目。这里的空气稀薄,温度低,而项目涵盖的隧道、桥梁、涵洞等施工内容中,隧道工程是他此前未接触过的领域。“缺氧不怕,没经验就学,安全这根弦绝不能松。”郭少波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在心里默默立下誓言。


初到项目时,胸闷、头痛常找上门来,可即便在与高原较劲的间隙,郭少波也没让工作停步,稍稍适应环境后,他第一时间开始梳理基础工作。在高原施工,建设者们普遍血压偏高,人员健康管理成了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郭少波牵头组织全体作业人员定期体检,逐份分析体检报告,依据规定对项目团队成员进行管理照顾。同时,他要求每个工点值班室配备血压仪,对血压异常人员重点监管,严格按规定频次监测记录,并详细录入个人专属健康档案,以细致举措为工友的健康安全筑起防护墙。



对于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布置,他根据公司的标准化图册并结合甲方的要求逐一对照整改,确保高标准起步;为防范隧道内台车上的高处作业风险,他带领项目安全团队查规范定标准,从钢丝绳的选型到卡扣的数量都严格按照规范。“安全母绳是高处作业人员的生命绳,不得有一丝马虎。”郭少波认真地说道。


在郭少波及团队的奔走下,项目前期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更悄然形成了事事有标准、件件有落实的扎实氛围,为高原铁路施工筑牢了安全根基。



项目涵盖多个施工工点,隧道工程的安全防护还面临反复折腾的困境:临边防护刚做好,常因工序循环需拆除;逃生通道也随掌子面掘进、仰拱施工反复拆装。如何让安全防护融入日常施工,杜绝防护空窗期,成了郭少波必须破解的课题。


他沉着分析各工点施工特点,将所有安全管理要求转化为清晰任务清单:从掌子面开挖台架临边防护、逃生管道布设,到各类台车接地处理;从明确每项工作责任人、划分专属责任区,到敲定时间节点、细化防护标准——每一项都拆解到最小单元,确保安全防护无死角、无遗漏,让各环节安全管理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制度不仅要写在纸上,更要落在手上。”这是郭少波常挂在嘴边的话,而他也始终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有一次,隧道内逃生管道因掌子面推进需要重新布设,当时工人大多已收工,为了不影响后续施工安全,他和同事主动上手,拿起扳手精准连接管道链条,为确保逃生绳安装牢固,甚至钻进布满灰尘的管道内部作业。等忙完这一切,大家的身上、脸上都沾满了灰,但大家的脸上都带着安心的笑容。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郭少波及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西成铁路项目成功获评公司2023年度“平安项目”,他个人也获评2023年度分公司“先进职工”的荣誉称号。



在高原上修建铁路,“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斗志更高”这句口号早已刻印在每一位建设者的心底,郭少波亦是如此。“在平凡岗位上做好平凡事,就是不平凡。”简单的话语里,是他对安全工作最朴素的坚守。未来,郭少波将继续奋战在高原上,用始终不变的热忱为项目把好每道安全关,为甘南地区的交通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15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