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地铁15号线一期工程全长19.46公里,共设13座车站,陕建安装集团参建9座车站,负责车站及相邻区间的通风空调与采暖、给排水及消防、低压配电与照明系统等设备安装工程。
为确保项目早建成早运营,陕建安装集团积极组建项目党员先锋队,依据13名党员专业特长、经验优势等因素,对每名成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布,实施“示范岗带队——责任区作战”模式,严格把控项目生产的各个环节,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水平生产攻关,助力集团高质量发展。
做实先锋引领,紧抓建设进度
“曹经理,土建单位照这个进度6月底工作面肯定没办法移交给咱们。”看着现场发来的进度照片,陕建安装集团西安市地铁15号线一分部项目经理曹前坤看了一眼扉页印着“党员责任区”的笔记本,上面写着他的承诺:“确保风亭8月30日完成施工”。他站起说:“走,去现场。”
“钢筋工数量不足、商混日供不足、工序设置不合理”,曹前坤在笔记本上逐条标注滞后主因,随即通知建设单位现场业主代表,召开郭杜西站2号风亭主体土建单位的协调会议。会上,曹前坤说明施工滞后情况,并提出方案:站前工地需增派10人两班倒,优化工序集中攻底板立柱,站后提前介入部分施工区域可进行穿插施工……
接下来的12天,曹前坤白天盯着站前绑钢筋、验模板;晚上对已施工区域科学安排工序。7月1日早晨,站前最后施工刚结束,他带着安装班组第一时间冲进场内,用水平仪测验地坪平整度:“误差2毫米,达标!”建设方领导拍他的肩膀,称赞道:“多亏你们盯得紧,抢回了工期!”曹前坤摸了摸胸前的党员徽章,想起先锋队成立时自己的誓言,“党员要像螺丝钉,在哪儿都要拧得紧。”
凝聚先锋力量,全力攻坚克难
盛夏7月,蝉鸣和着热浪顺着围挡往地下钻,陕建安装集团西安市地铁15号线一分部郭杜西站站长李夏蹊紧盯站前土建单位进度表上“7月初移交作业面”的节点红杠,眉头拧成了疙瘩。这名34岁的回族党员顾不上擦满头的汗,思考如何攻克这个难题。
按原计划,7月底要完成全部安装工程,可前序工程整整滞后了半个月!李夏蹊拿着卷尺在出入口丈量,爬上脚手架眯眼盯着结构梁的标高,又猫腰钻进尚未封闭的设备井,用激光测距仪在潮湿的墙面上做了标记。当天他带着技术骨干敲开了设计单位的门,抱着笔记本逐条确认管线走向、承重参数;第二天又蹲在土建单位项目部,和对方商讨改进方案,一条条,一款款,直到对方点头:“就按你这个方案来!”
7月15日,当土建单位清完最后一车渣土,李夏蹊就指挥着预制钢结构构件“叮叮当当”进场。没有大型吊车,工人们就架起手动葫芦吊;空间不够,大家把构件拆成模块分批吊装。他每天泡在工地,紧盯每道工序,严把每道质量关,手机屏幕换成了倒计时:“距7·30还有15天”“14天”……
30日清晨,李夏蹊满意地拍了拍钢结构的立柱,他用近一个月的蹲守、数百次的沟通、数千个预制构件的精准拼接如期完成安装任务。这是一个党员事必躬亲、身体力行的生动实践。
厚植先锋本色,续写奋进篇章
随着项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陕建安装集团西安市地铁15号线一分部郭杜站施工员王明面对吊装口交叉作业、新旧线路接驳及系统调试三大难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创新思维,带领团队交出了一份“零事故、零延误”的答卷。
现场吊装空间狭窄,多工种交叉作业风险大,对此王明划定分时作业区,将吊装时段安排在非高峰时段,指定安全员全程指挥,确保吊物路线与人员活动区域“零重叠”。硬是在人机交织的现场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
针对郭杜站站内给水、雨水、污水需接驳至周边相关市政管网,他每天追着设计院改图纸,手机经常打到没电;协调市政部门现场勘测推进站内机电接口预留与市政管线探测,提前20天完成预留条件验收。在系统调试阶段,王明组建机电、弱电联合调试小组,将责任分解至专业班组,推行“每日调试清单”制度。他引入第三方检测单位提前介入关键环节,仅用15天便将滞后的调试进度追平计划节点。
建设中,项目党员先锋队先后赢得西安市住建局、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多次通报表扬,获奖励资金30万元,为提升集团品牌形象,树立良好口碑做出积极贡献。
目前,党员先锋队正围绕项目综合联调及分部分项验收工作积极推进,对后续附属结构施工、工程验收、质量评定等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确保项目高质量履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