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义屏副会长在建筑新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推广应用技术交流与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

2020-08-17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为总结推广建筑工业化新技术,促进建筑业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建筑新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推广应用技术交流与现场观摩会今天在天津召开。我代表中国建筑业协会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同志和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本次会议大力支持的天津市建筑业协会和天津住宅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建筑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城镇化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部署都为建筑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特别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地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无论是建设住房、学校、医院,还是建设城市配套设施和生态治理,都离不开建筑业的发展。因此从宏观上讲,建筑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建筑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当前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社会各方面对建造水平和服务品质的期望不断提高,节能减排的要求加大,而建筑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的问题十分突出,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从统计数据看,2012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35303亿元,同比增长16.2%,但增长幅度比2011年降低了5.7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两年放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建筑劳动力资源趋于紧张,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提高。目前,建筑业一线操作人员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富余劳动力,而且年龄偏大。相比其他行业,建筑业属于苦、累、脏、险、收入低的行业,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建筑业“用工难”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要解决这些问题,建筑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着力用先进建造、材料、信息技术优化结构和服务模式。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 这段话提出了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途径,这就是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的建筑业,实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建筑业的指导方针,值得我们认真领会,切实贯彻落实。

二、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状况

所谓建筑工业化是指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模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的建筑生产方式。推进建筑工业化,对于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提高建筑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工业化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早在1956年5月,国务院就作出《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指出:“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建筑工业”,必须“逐步完成向建筑工业化的过渡”。1978年,原国家建委召开了建筑工业化规划会议,会议要求到1985年,全国大中城市要基本实现建筑工业化,到2000年,全面实现建筑工业的现代化。1995年,建设部发布了《建筑工业化发展纲要》,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目标。

上世纪80年代,建筑工业化的试点工作主要是围绕以大板建筑为重点的墙体改革,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进展不大。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化程度很低,现场湿作业多,劳动强度大,浪费非常严重,建筑标准化工作滞后,相应的部件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低,新型建筑结构体系仍然处于摸索阶段。而国外的装配式建筑一直处于发展过程中,已从最初的追求经济、快速的施工模式,发展为施工质量高、结构性能好、环保指标高的现代化建筑体系。目前,预制装配式结构在混凝土结构建筑中所占的比例,美国约为35%,欧洲约为35%—40%,新加坡、日本则超过50%。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建筑预制装配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的建筑构配件设计和生产仍处在自发的发展阶段,标准化程度较低,建筑构配件的市场适应性、通用性和配套性不充分。

第二,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缺乏,研发工作滞后。尽管国内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装配式木结构建筑、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等方面都在开展体系研发和技术攻关,但还处于初级阶段,行业内也没有形成供企业初期发展需要的公开体系。

第三,社会对建筑预制装配化的认识不足。由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低水平、低质量,使得人们对这类建筑心存疑虑,相应的技术发展和工程实践几乎停滞。但在美国、日本等地震高裂度国家,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仍然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地震中表现优异。

第四,建筑预制装配化发展机制不尽合理。它的建筑结构体系研发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使得不少企业望而生畏。少数企业只得靠自己在市场上不断摸索,才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同时劳务用工有紧缺的趋势,人力成本不断加大,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建筑预制装配化显得尤为必要。一些地方也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如上海市于2011年6月发布了《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设交通委等关于推进住宅产业化若干意见》,提出“争取2015年整体式住宅当年装配面积占全市住宅开工总量的20%左右,逐步实现全市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和内环线以内新建住宅全面推行装配整体式住宅方式,同时,单体住宅结构的预制装配率达30%以上。”浙江省人民政府去年12月颁发了《关于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省预制装配式建筑(PC建筑)开工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单体建筑预制装配化率(PC率)达到30%。

三、推进预制装配化意义重大

推进建筑预制装配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建筑预制装配化是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我国建筑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同其他行业和发达国家同行相比,我国手工作业多、工业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工人工作条件差、质量和安全水平不高、建造过程能源和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很大,而且劳动力充足,人工成本低,企业忙于规模扩张,没有动力进行工业化研究和生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造水平和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劳动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传统的生产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向新型生产方式转轨。

第二,建筑预制装配化是实现绿色建造的重要途径。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但另一方面,我国的建筑能耗占到国家全部能耗的三分之一左右,已经成为国家最大的单项能耗行业。推行预制装配化,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建筑垃圾,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为实现“四节一环保”做出重要贡献。

第三,建筑预制装配化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但工程质量参差不齐,质量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传统现场施工方式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实行建筑预制装配化,将绝大部分构配件在工厂预制,现场采用流程化、装配化的连接、安装技术,可以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提高工程建造技术的稳定性,保障工程质量。

第四,建筑预制装配化有助于提高我国建筑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当今社会,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在技术上是一种革命性的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也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主要体现在BIM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BIM技术的应用使我国工程建设逐步向工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促使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主体之间在更高层面上充分共享资源,有效地解决设计与施工脱节、构配件与建造技术脱节的问题,实现科研、设计、开发、施工等各环节的深度融合。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预制化、装配式施工为特征的建筑生产方式从一定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建筑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总之,建筑预制装配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大趋势,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水平,优化产业链上的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生产力加快发展;同时,建筑预制装配化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希望我们建筑业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各位同仁,认真研究它的发展趋势,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积极推进示范项目建设,为提高我国建筑业发展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阅读112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