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里,让我们走进一线安全守护者们的身边,探寻一下他们的故事。
又一次见到宋龙刚的那天,他正悬挂在华海项目的塔吊塔臂上检查吊索装具,橙红色的安全带紧紧勒着他的身体,湿漉漉的脸上汗水痕迹清晰可见。
32岁的宋龙刚,2018 年加入陕建六建集团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先后参与了交大二期、大数据、曲江第二学校等多个重大项目建设,是集团“三星级”安全员,现任华海酒店高层商务中心项目机管员。
从电工成长为一个在机电管理与设备运维领域游刃有余的管理行家,需要积累和沉淀几年?龙刚答案:4年。
“我就是想多学点,多干点”,问及快速成长历程,这个带着户外工作者特有属性的黝黑和健康的汉子腼腆的回答。“吃亏?怎么会!多干一点点,我就能多会一点点,路就能多宽一点点”他又加上了这句话。
“踏实、肯干,把事交给他人放心”,采访过程中,与他并肩战斗的项目经理冯卫刚这么评价。“细心、勤快”项目安全总监司大为这么说。问及项目同事,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竖起大拇指。
采访本上,笔者记录道: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立足岗位又不拘泥于岗位,“勤奋+努力+多干”成就了他的职业拓展之路。他用自己的奋进历程,对“付出与收获”的因果关系和“技不压人”的口语传承给予了活生生的现实注解。
认可源自于现场。2024年9月,华海项目建设蓝图刚展开时,负责前期现场临电总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他,仅用两周时间便和伙伴们一起完成了项目临电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工作,同时,高效推进规划中的1# 楼、2A# 楼、2B# 楼及车库塔吊的前期考察。围绕设备采购成本和机电运维成本,凭借专业知识,从设备性能、安全标准、成本效益进行多维判断,出台的最佳评估方案和最优设备供应商,同比节省设备采购成本约15%。进场后,突破设备管设备,积极融入项目运营过程,积极与设计、施工、供应商进行多方沟通协调,平衡各方需求,确保设备按时进场且符合要求。
在陕西省政务和公安大数据中心项目,面对复杂的项目环境,他根据项目特点,在高强度的施工节奏中,凭借过硬的专业本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钻研特种作业的技术要点与管理难点,整合临电管理和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电作业技术经验和管理方法的同时,优化了设备的巡检流程,使设备维护效率提升了30%。
在当前建设的华海项目的前期临电规划中,他创新性地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临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全方位实时监控与预警,极大的提升了临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升了管理效率,为后续项目机电系统的科技化安管融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当前建设的华海酒店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中,他不仅仅停留在所管辖的施工用电与机械设备管理,而是深度参与到项目全过程安全管理中,从早晨不到6点组织各分包召开的班前安全晨会,到每一次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他始终坚守着安全管理人员的执着、秉持着铁面无私的原则,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他利用下班闲余时间对集团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行业规范、法律法规一遍又一遍不断的熟记,宋龙刚不断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要成为一个在安全管理当中的全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