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了鲁迅先生的这样一段话。
从扎根到抽穗,武祺的成长之路也如同麦穗,麦种虽小,却也在步履不停,坚定生长。
初露锋芒,扎根梦想
在重点工程项目一线攻坚克难,是武祺刚参加工作时的关键词。自2019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在西安市公安局市级监管场所建设项目、秦汉中心医院EPC工程担任施工员、技术员岗位。
“从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熟悉图纸设计、施工规范、验收规范......武祺深知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于是他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和精力,一头扎进那一本本厚厚的专业资料里,逐字逐句地研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积极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在西安市公安局市级监管场所建设项目中,面对复杂的场地布局和高标准的安全要求,穿梭在各个施工区域,仔细对照着图纸查看每一处施工细节,哪怕是一根小小的钢筋的绑扎角度不符合规范,他都会立刻指出并要求整改。
用勤施肥,生力向上
在秦汉中心医院EPC工程中,武祺面临着诸多复杂的施工难题。例如,医院主体结构施工时,部分区域的空间布局极为紧凑,各类管道线路的铺设既要满足医疗功能需求,又要确保符合安全规范,这就需要极其精细的规划与协调。
武祺深知,仅靠已有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他每天都会提前到达施工现场,拿着图纸仔细比对每一处即将施工的位置,标记出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白天,他跟随着施工队伍,一边监督施工进度,一边与工人们深入交流,收集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反馈。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利用午休或者晚上收工后的时间,查阅大量的专业资料,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和专家请教。
经过初期项目的锤炼,武祺愈发意识到自身技能提升的重要性。靠着这份勤奋与钻研精神,他积极报名参加各类专业培训课程,无论是建筑新技术的应用培训,还是工程质量把控的专项讲座,都能看到他专注听讲、认真记录的身影。在秦汉中心医院EPC工程工作期间,他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与二级建造师(机电)职业资格,在众多同龄人中初露锋芒。
通过这一个个项目的磨炼,武祺如同得到了充足肥料滋养的麦苗,不断茁壮成长,他身上的那股“生力”越发强劲,为后续应对更复杂的挑战积攒了充足的能量。
经雨沐风,穗粒渐满
2022年5月,武祺来到第一安装公司生产科技部,负责生产、科技质量相关工作。在部门期间认真执行集团公司各项目管理制度,参与交大二期“安装之星”、秦汉中心医院项目“鲁班奖”创优策划、现场质量提升及汇报资料的制作。自参与工作至今,获得中国安装协会科技进步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省级工法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省级QC成果8项,陕西省创新大赛1项,BIM大奖4项、五小成果4项等。并获得2023年“先进个人”称号、2023年陕建六建集团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武祺(右四)
他总是积极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将那些在施工现场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宝贵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人。他常对新员工们说:“咱们干工程的,就是要有一股不怕吃苦、敢于挑战的劲儿,遇到问题别退缩,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日常项目工作中,他也会主动带领年轻的同事参与到重要工作环节里,教他们如何看图纸、如何把控质量、如何与各方沟通协调。这让更多的青年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现出蓬勃的“生力”,就像一片成熟的麦田,扬起的麦穗散发着阵阵清香,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让“生力”青年的精神在项目一线不断延续、不断传承,为建设更多的优质工程贡献着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把工作交给自己,把自己交给组织。杨佩琦谈及目前在工作上的状态时,眼中充满坚定。
回望来路,在“萤火雪窗二十载”中,坚定“想干事”的志向
参加工作6年来,从一名学生蜕变成为一名成熟的企业职工,从青涩懵懂走向相对成熟,杨佩琦最初也感到十分彷徨。职场生涯的第一站,刚到项目现场时,望着那一片繁忙而又略显杂乱的施工场地,带着对未知的好奇与紧张,紧紧跟在师傅身后,开启了“取经”之路。
施工现场,戴上安全帽,拿着笔记本,杨佩琦便跟随师傅穿梭在各个施工区域。从基础的土方开挖,到主体结构施工时,钢筋的绑扎、模板的搭建,仔细观察工人师傅们是如何精准地控制钢筋的间距、如何确保模板拼接得严丝合缝。师傅还会结合施工图纸,告诉她图纸上的线条和标注是如何在现实中一一呈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仅是在一旁观看,还主动参与到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中。帮忙记录施工材料的进场数量和规格,对照着清单一项一项核对,确保材料的准确性;协助测量人员进行一些简单的尺寸测量,拿着卷尺在场地里跑来跑去,将测量的数据认真记录下来,再与图纸进行比对。
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在施工现场摸爬滚打,杨佩琦积累了丰富且扎实的施工现场工作经验,那些曾经在书本上略显晦涩的知识,都变得鲜活起来,深深地印刻在了她的脑海里。
随着项目的推进,杨佩琦慢慢开始接触预算员岗位。起初,厚厚的一沓预算资料和复杂的工程图纸让她着实有些犯难,但好在有经验丰富的预算师傅悉心带领。
那段日子里,不管身处何种角色,面对什么岗位,杨佩琦始终牢记着“多学,多问,多记”这几个字,怀揣着“把工作做的更好”的目标,在工作中充分发扬开拓创新精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好本职工作,将各项工作任务都圆满完成。
同时,杨佩琦也深知,仅有工作经验并不足以支撑自己在职业生涯中长远发展,所以她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努力考取了“一级建造师”和“二级造价师”。不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能力去做好每一项工作任务,也正是在这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她愈发坚定了“想干事”的志向,想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立足当下,在“且将新火试新茶”中,树牢“能干事”的信念
如今,工作六年的时光已悄然过去,在这期间,她始终牢记自己党员的身份,时刻以“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严格要求自己。无论面对怎样的工作任务,都秉持初心,在工作上始终保持务实严谨的态度,每一项工作任务力求圆满完成。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她也越发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重了,更注重沉稳提升。在参与每一个新的项目预算工作时,她会提前深入了解项目的背景和特点,仔细研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等资料,从项目的整体定位到具体的施工要求,都做到心中有数。
在遇到大型安装项目预算工作中,面对错综复杂的机电系统,包括暖通、给排水、电气等多个专业的交叉施工情况,梳理出各个系统的脉络,将图纸按照不同专业进行分类整理,逐一核对各个系统之间的连接点和相互影响的部分,确保工程量计算时不会出现遗漏或重复计算的情况。
她明白“能干事”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有沉稳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会更加细致地去分析每一个预算项目,思考如何优化预算方案,为公司节省成本、提高效益;同时,也会积极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学习借鉴,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让自己的能力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我愿意把工作交给自己,把自己交给组织”,今年,杨佩琦获得集团商务岗“青焰标兵”称号。她坚信,一项工作做了和做成,做成和做好,结果天差地别。接下来她会在组织的培养和带领下,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能干事”的信念,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添砖加瓦。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生力”青年一般,武祺和杨佩琦在建筑工程的这片广阔天地里,遇见一个个难题的“深林”“旷野”“沙漠”,他们都凭借着自己的坚韧、智慧与担当,将它们一一转化为成长的契机,为城市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也在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激励着身边越来越多的青年投身到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行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