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风雨四十年,无悔陕建路

杨高荣
2020-08-17

时至如今,张兆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个夏天,日头晒得整个西安热气腾腾,18岁的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像跳跃在每一棵香樟枝头的阳光,明亮而充满希望。

那是1980年6月,张兆正式入职陕建八公司。从此,他在陕建集团一干就是40年,风雨兼程,无怨无悔。

2020年5月24日,张兆在财富中心项目现场.jpg
2020年5月24日,张兆在财富中心项目现场

成长:从钢筋工做到董事长

陕西省政府大楼、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杨凌国际会展中心、西安人民大厦……40年来,在这些重大项目建设中,都活跃着张兆的身影。

同大多数建筑人一样,张兆也是从最基层做起。“刚进集团工作时,我在陕建八公司陕西师范大学项目担任钢筋工。每天都跟铁打交道,这在工地上是最苦也是最脏的工种。”他回忆道,“钢筋工是实打实的要把活干出来。三伏天里,三四十度的太阳火球一般烘烤着大地,我们还要不停地工作,没有点儿毅力的人,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劲儿,张兆在钢筋工这一岗位上一干就是6年。6年来,他任劳任怨、勤思善学,终于获得了首次提拔的机会——1986年他升任钢筋班组长。此后12年,他从班长一路干到项目经理,历任班长、工长、项目副经理,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在实干中成长。“常年在一线工作,为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对建筑行业的认知也随着岗位的变化一再提高。”张兆自豪地说道,“我那会儿年轻能干,去哪个项目都有人抢着要,先后参加了西安市人民大厦、省政府等重点项目建设。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还曾2次荣获青年突击手荣誉称号。”

2020年5月28日张兆在办公室.JPG
2020年5月28日张兆在办公室

1998年至2007年,张兆在项目经理岗位上工作10年之久,参建多个重点项目,而最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是1999年的西安理工大学项目。“这个项目工期很紧,我们当年5月7日进场,第二年8月20日就得交工。工程任务也很重,4.3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楼层最高14层,最低也有8层,光卫生间就有630个。”时隔多年,张兆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年的情形,“项目建设期间,我吃住全在工地,虽然当时我家就在工地附近,但是为了按期完成任务,我很少回家,每天晚上都干到12点左右,第二天早晨6点就要再次上工。”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兆和他的团队顺利完成任务,成功赶在开学之前完成全部工作,使得学生按时入学,获得了一致好评。

从陕建工程七部到陕北公司,再到陕建九建集团工作,由分公司经理到生产安全部部长、总经理助理。不久前,58岁的他再挑重担,调任陕建神木公司董事长,又一次踏上了新征程。

2020年5月24日,张兆在项目现场指导财富中心项目经理.jpg
2020年5月24日,张兆在项目现场指导财富中心项目经理

见证:从肩扛手提到全面机械化

在陕建集团工作的四十年,是张兆风华正茂的四十年,也是集团迅猛发展和全国改革开放巨变的四十年。

“我们陕建人是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共和国崭新的道路上,紧随国家的经济建设,在古都长安扬帆启航。”40年来,张兆亲眼见证了陕建集团乃至整个建筑行业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迈过的沟沟坎坎。

“早期的建筑工地,到处都是裸露的黄土,刮起风来吹的满身是土,下起雨来要踩很深的泥巴。最初的时候,我每月工资20元,还要给妈妈上交5元。”张兆回忆道,“那会儿劳动效率低,一栋6层家属楼得干整整两年,人力用的特别多,钢筋材料都靠肩扛手拉进场。现在一般只要2个月就能干出来。”1984年,张兆响应集团号召,支援省政府项目建设时,才第一次见到了塔吊。确切地说,这也是塔吊这一机械首次在陕西省内出现。而如今,塔吊已经成为建筑工地上最常用的一种起重设备。“建筑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八九十年代的建筑物造型非常单调,不是长条就是方块,大多是对称结构。现在的建筑造型多样,更加考虑美观,并与城市规划融为一体。”

2020年5月24日,张兆在项目现场.jpg
2020年5月24日,张兆在项目现场

奋斗的人生最美丽,张兆所经历的陕建40年正是陕建集团走向市场化的40年,中国建筑行业不断变迁、快速发展的40年。在这40年里,我们国家的建筑队伍成为了世界叹为观止的基建狂魔,科研与技术也已迈入世界的前列。陕建集团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中走出陕西、走向世界,在地下空间技术、超高层施工、城市交通建设、绿色节能施工等领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上展示着陕西建设的亮丽名片。


阅读286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