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劳动 尊重人才——九冶建设汉中公司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

吕辉
2020-08-17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汉中公司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一号召的引领下,积极贯彻建设公司“培育人才促发展,精耕细作筑品牌”这一理念,坚持育人才,求发展,坚持以焊工培训中心为平台,以焊工专业人才培养为抓手,坚持以技术比武和各项技能大赛为载体,坚持以技术交流和技能提升为目标,优化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积极探索适应企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新途径新方法。

近十年间,汉中公司焊工培训中心多次获得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咸阳市工人先锋号、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职工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奖优胜团体一等奖、陕西省承压类特种设备焊工技能比赛“优秀组织奖”、陕西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2017年还被授予陕西省职业技能培训竞赛基地。同时焊工团队满园齐放,硕果累累,先后为企业培养出了11名省市级技术能手、4名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能手、2名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技能大奖、2名全国技术能手、2名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和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众多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建设公司的正确领导和汉中公司历任领导的关心关注。多年来,在建设公司的领导下,汉中公司历任领导持续关注焊工培训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一方面整合资源配置,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提供平台,一方面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培训体系,落实建设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同时强化舆论宣传,积极营造尊重高技能人才的文化氛围,逐步建立了一支技术精湛、行业领先、优势明显的焊工技术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队伍保障。

一、整合资源配置,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提供平台

汉中公司焊工培训中心的前身是九冶技校的实习工厂。在企业改制发展的数次变迁中,汉中公司始终把焊工培训中心的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16年,按照公司对勉县基地整体规划的要求,焊培中心从原址搬迁到九冶铁路专用线,在原有的仓储库房基础上翻修改造,建立了新的培训厂房。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原库房主体提升加高、改建轻型钢结构屋面、地面硬化、室内装修以及对试件库、焊材库、外检室、理论教室、机考室、会议室的布置归整。新投入使用的焊培中心有占地600多平方米培训厂房,还有4间办公室和一间设施设备齐全的探伤检测室。新厂房宽敞明亮,采光通风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厂房门口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带上种植上了花草树木,整个环境焕然一新,硬件、软件设施均配备到位。满足了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考试机构资质审核的条件。目前,汉中公司焊培中心是汉中地区唯一一个具有资质的特种设备焊工考试机构。

随后,公司还陆续投入资金,因地制宜地打造了焊培中心荣誉墙和特色文化墙。美丽的图画和精致的文字成为传播焊培中心励志文化、感恩文化、工匠精神的新型载体,成为新培训厂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种精神锲而不舍,一股力量豪气冲天,一个信念永生不灭,一个结果胜券在握,功到自然成,不忘初心,为九冶拼搏,为九冶争光”;“没有辛勤的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没有艰辛的付出,就没有丰硕的果实,没有刻苦的训练,就没有闪亮的金牌”,铿锵的集体朗诵每天早上一上班就准时在焊培中心响起,也代表着集训选手们每天紧张的训练正式拉开序幕。

为了建设一支技术精湛,行业领先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汉中公司不仅提供人力物力为焊培中心提供场地、设施等硬件支持,还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承办不同层级的技术比武和技能竞赛,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各层级职业技能大赛,为技术工人搭建技术交流和素质提升的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培养带动技能人才学技术、练技能、当能手。公司先后承办过“九冶杯”陕西省全省机械冶金建材系统电焊工技术比武和首届“助力杯”九冶电焊工职业技能竞赛等大型赛事。自2008年公司组织焊工队伍参加汉中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以来,公司连续多年组队参加了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陕西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陕西省机冶建材行业焊工职工技能大赛,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焊工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汉江流域职业技能竞赛,陕西省承压类特种设备焊工比赛,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等行业知名比赛。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技术比武和技能竞赛已经成为技术工人教育培训和成长成才的一个品牌活动,成为技术工人开拓眼界、提升技艺、展示自我的一个良好平台和载体,多名技术工人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汉中公司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落实建设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构建完善的培训培养体系,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职业成长通道,渐进式、梯队式培养高技能人才。经过探索,汉中公司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载体,拓展培训形式,已经形成了“集中课堂讲授+网络教育+师带徒+技术比武+技能大赛+劳模创新工作室”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体系,为高技能人才持续成长、快速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汉中公司坚持给想成才的人以机会,给能成才的人以岗位,给已成才的人以待遇,鼓励一线技术工人积极进取,力争上游。

1993年,刚刚高中毕业的袁培东像许多年青人一样,带着几份好奇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通过招工考试,成为九冶的一名员工,被人力部门分配做电焊工作。因为当时施工现场生活条件艰苦,加之觉得电焊工作又烤人又伤眼,跟想像的差距太大,曾多次产生过畏难情绪,甚至怀疑自己到底能在电焊工这个岗位上坚持多久?公司通过“师带徒”方式关心他生活,循序渐进学习焊接技术,他逐步对电焊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2009年,九冶全面部署“六年发展战略规划”,新一轮“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在全公司下上开展起来,员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素质提升活动相继进行,汉中公司把复合型人才、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并投入专项资金,为一线员工搭建了创先争优、建功立业的广阔平台。袁培东的焊接技艺也在学习大潮的引领下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不断提高自己焊接技能的同时,袁培东还考取了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操作技能指导教师资格证,于2009年被公司聘任为焊培中心指导教师。作为指导老师,袁培东一边学一边教一边练,技术日趋进步。2009年5月,为了进一步锤炼技艺,公司选派袁培东参加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焊工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得气焊组第28名的成绩。2011年公司再次选派袁培东参加陕西省机冶建材行业焊工职工技能大赛,他初次崭露头角获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授予“陕西省机冶建材行业技术状元”称号;随后,袁培东先后被选派参加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陕西省选拔赛,第六届“中国铝业杯”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第五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陕西省选拔赛,首届汉江流域职业技能竞赛等比赛,在一次次的练兵中,袁培东的焊接技术得到很大提升,个人先后获得“陕西省技术能手”、“全国有色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陕西省首席技师”、“陕西省十佳能工巧匠”、“咸阳是劳动模范”、“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如今,得益于公司高技能人才成长成才规划加上个人的不懈努力,袁培东从一个懵懵懂懂的毛头小伙子已经成长为汉中公司焊工培训中心的副主任,挑起了汉中公司焊培中心焊接技术和电焊培训的大梁。以他名字命名的“袁培东劳模创新工作室”指导培训了60多名承压焊接学员,其中有10人取得中级技师证,8人被评为焊接操作能手。

肖红梅,这个名字相信大家已经不陌生了。2016年,在陕西省职业技能大赛中她以焊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荣获“陕西省技术能手”,一举改写了陕西省15年来没有女性夺冠的历史。随后,她被授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4月在陕西省劳模先进表彰大会上,肖红梅被省委书记胡和平点名称赞。然而十年前,肖红梅跟随丈夫来到九冶的时候还是一个连简单的平焊都焊不好的打工妹。2015年,为了响应建设公司大力培育“工匠精神”的号召,汉中公司焊培中心以焊工为突破口,重点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并制定了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素质提升的具体措施。由于她踏实肯干,好学上进,她被九冶职工培训中心的郑耀鲁主任选中到焊培中心参加集训,备战九冶首届“助力杯”职工技能大赛。一年一度的“助力杯”比赛是九冶焊接专业员工队伍技术水平的集中展示,第一次参赛的肖红梅只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按照公司规定,在随后的第九届“中国铝业杯”职业技能大赛上第三名的肖红梅原本是没有资格参赛的,综合肖红梅平时的技术水平,本着“给想成才的人以机会”这样的理念,在请示周永康总经理后,公司同意肖红梅继续参加培训,届时前往广西参加比赛。从“中国铝业杯”职业技能大赛到陕西省机械冶金建材系统选拔赛再到陕西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一次次精益求精的培训和技能大赛的锤炼中,肖红梅脱颖而出,有了今天这些骄人的成绩。

为提升职工队伍职业技能,发现培养一线技术骨干,激励广大技术工人刻苦学习、钻研技术,在全公司上下掀起“学技术、练本领、提素质、树品牌”的学习热潮,培育打造九冶焊工品牌的人才梯队,2015年九冶工会下发了[2015]14号文件,文件规定对获得技能竞赛优异成绩的选手可以优先考虑转聘为劳动合同制职工。18岁就进入九冶汉中公司工作的魏创科就是文件精神的受益者。技校毕业后就来到汉中公司工作的魏创科一上班就受到前辈师傅们成长事迹的激励,怀揣着成为“技术能手”的梦想一路勤学苦练。2013年他终于实现了梦想,与公司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光荣成为一名九冶正式员工,公司还分给他一套两居室的单元房,他在汉中公司有了自己温馨的小家,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还靠自己的努力买了一辆车,小日子过得非常幸福。近年来,汉中公司累计与肖红梅、魏创科、黄春波、周敏、付红亚、杜鹏、黄超等17名一线技术骨干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实现了个人价值和公司品牌的双赢。

三、强化舆论宣传,积极营造尊重高技能人才的文化氛围

良好的舆论氛围是高技能人才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和保障。汉中公司大力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劳动,尊重高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通过媒体宣传、会议表彰等形式,积极选树技能人才典型,对成绩优异者、有突出贡献者、技能大赛获奖者进行大力宣传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汉中公司在编辑出版的12期《汉中九冶》报上报道的关于焊培中心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就多达30余篇稿件。除此之外,公司党群部还为肖红梅获奖、助力杯比赛出版过两期专版,集中进行了大量且深入的宣传报道。2018年肖红梅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公司不但专门召开了表彰大会,还专程赶到肖红梅父母家中看望,感谢她的父母养育了好女儿,为企业培养了优秀的员工,还把肖红梅获奖一事在她家所在的汉中市南郑区肖家营村进行了宣传,有效增强了公司和员工的社会影响力和自豪感。公司还利用各种机会安排袁培东、魏创科、肖红梅、黄春波等人参加行业内外的报告会、座谈会等,通过他们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唱响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主旋律,并激励更多的技术工人崇尚先进、学习先进,汇聚起助推企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汉中公司通过各种途径提高高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水平,除对获得各层级技能大赛的技术工人给予高额奖励外;还对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的每人每月给予200元津贴,获得省部级技术能手的每人每月给予100元津贴,对高级技师每月给予200元津贴,技师每月100元津贴,高级工 80 元津贴,中级工50元津贴,初级工30元津贴,针对师带徒给予带徒师傅每人每月 200 元的带徒津贴。

公司还为高技能人才展示自我搭建舞台,充分给予机会让技术工人展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焊培中心的科级创新成果多年来在企业施工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焊接进度和质量,公司承建的勉县勉阳中学教学楼、汉钢1280高炉工程、陕钢集团汉钢高速线材钢结构厂房、汉中市中心广场人行天桥等一大批工程获得全国优秀焊接工程称号,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公司还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先进操作方法推广等活动,鼓励技术工人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方面积极开展技术技能创新。高技能人才在参与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的过程中赢得了像尊重专家和大师一样的尊重。

四、公司领导持续关心焊培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

在焊培中心数年的发展过程中,汉中公司历任领导都十分关心焊培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2016年8月焊培中心新培训厂房搬迁之际正值“助力杯”九冶电焊工职业技能竞赛和陕西省职业技能大赛比赛在即。当时,一边是多名选手正在抓紧最后的时间紧锣密鼓的训练,一边是搬迁工作必须如期完成。公司总经理柴勇、副总经理张世清亲临现场指挥搬迁工作,亲自协调了设材租赁公司、钢构分公司以及项目部的多台大型设备和50多名人员协助焊培中心完成搬迁,并对翻修新厂房的工作提出了意见。

每年焊培中心选手集训期间,为满足选手练习的需要,根据比赛项目不同,需耗费大量的板材、管材、焊条焊丝等,公司领导在资金周转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依然十分支持焊培中心的工作。

公司党委书记韩涛,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彭公对焊培中心的情况如数家珍。每次选手们集训时,他们夏天送清凉,冬天送温暖,对选手们的生活、训练、身体健康情况都十分关心。选手们参加比赛时的服装、吃住行安排等他们都亲自过问,一一关心,力求为他们做好万无一失的后勤保障。

众人划桨开大船。成绩和荣誉是企业的,是全体员工的。多年来,汉中公司始终重视职工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财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他们是企业的骄傲,是把公司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的实干者,他们用辛勤的汗水铸就了九冶焊接技术领先者的名片。今年是我们进入中铝国际的第三年,企业发展目标明确,任务繁重,我们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此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让我们勠力同心,落实“强化执行,精准管理”主体管理活动要求,培养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为打造九冶品牌,实现九冶“争创行业一流,打造百年名企”的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吕辉)


阅读639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