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学习《梁家河》有感

陕煤建设机电安装公司 刘静
2020-08-17

“我人生的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近期,我读完了《梁家河》这本书,感触颇深,对习近平总书记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纪实文学《梁家河》用细腻的文笔描写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连日来,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生动的场景,润物细无声般的感染人、激励人,引导人,更是让自身世界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升华。

作为一名工会干部,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从《梁家河》中汲取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丰厚滋养,深入领会习总书记扎根群众、造福群众的工作方法;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从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中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形成的源泉,进而获取投身伟大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通过学习,笔者认为,新时代工会干部就应该立足本职,扛起“勤奋、责任、担当”大旗,下面结合学习思考,我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是学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勤奋好学的求知精神。

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习总书记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习总书记却“痴迷”于读书而废勤忘食。窑洞里长满故事中就有“读书修身”的故事,在梁家河群众的眼里,年轻的习近平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他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手中还不忘拿书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求知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新时代的工会干部,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多读书、读好书,要有计划的学习,还要高效能学习,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学习,开阔视野,增强本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老问题,把学习作为提升个人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多体验,多思考,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视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走出小我狭窄低矮的圈子,以博大的胸怀俯视苍生,以超高的姿态鸟瞰社会。

二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肩扛责任的可贵品质。

逆境最能检验人的品格。在梁家河,习近平七年时间里与群众一起吃玉米团子,住窑洞,睡土炕,大坝挑粪,建沼气,和群众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艰苦的环境下,习近平带领群众打坝、修沼气池,打出梁家河第一口吃水井,建成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建立了梁家河第一个铁业社、缝纫社和磨坊等诸多成绩,为群众做了许多事实、好事,成了各公社争抢的“好人才”。离开梁家河时,他与家家户户一一告别。这就告诉我们只有真正投入感情与群众交往,才能融入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一名工会干部首先要以职工为中心,要把责任放到第一位,要经常深入一线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倾听职工心声,及时为职工排忧解难,扎扎实实为职工办好事、解难题,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利益问题,使职工从心底感到工会组织是“娘家人”。

三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小山沟里有“大学问”,“大学问”中蕴含大精神。做为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青年习近平与当地父老乡亲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建立了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一家代销点店,体现出习近平身上那种“敢吃第一只螃蟹”的智慧和勇气。习近平自觉地将自己置于示范位置,要求全村党员向他看齐,这不但是一种坦白浩荡的胸襟,而且是一种全方位的自信,我们要从中汲取营养,开襟坦怀,树立自信。

担当是一个民族崛起的希望,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内在动力,更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担当是责任,重如泰山,不可推卸,是诚信,金玉良言,不可亵渎。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艰难奋斗、百折不饶的顽强意志,发扬“苦起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奋斗精神。

我们工会干部要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任,切实做到“做党的人、听党的话、跟党走”,真正做到工作有序开展,自我完善,自我改造,将自己的思想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自己具备更好的工作能力和生存能力,以不断成长进步和良好的工作业绩,回报企业。


阅读261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